“5·12”汶川特大地震已经过去11年了,但它给我们留下的印象仍然记忆犹新。灾难除了给我们造成伤害,它还给我们带来了什么?
在纪念“5·12”汶川特大地震11周年之际,5月9日下午,我校在学术报告厅举办了主题为“热爱生命,珍视灾难价值”的励志讲座,讲座由学校学生处和心理咨询中心联合主办,来自各系100余名师生到场聆听了讲座。
本场讲座特邀嘉宾分别是心理咨询室中心主任王洁玉和中职部副部长胡宪生。两位老师经历不凡,一个毕业于医学院,一个毕业于师范学院;一个从事医学和心理学教育及研究,一个致力于职业教育、基础教育。生活中,他们是夫妻;工作中,他们是伙伴;爱孩子,爱学生,是他们的共同特点。2008年“5·12”汶川特大地震发生以后,他们做了一件共同的事——震后青少年心理援助。
讲座开始前,王洁玉老师为大家放映了去年在央视九台火热播出的人物纪录片《汶川十年·我们的故事》第一集——《寻找向日葵》,讲述了卫生部派驻华西医院的儿童心理干预专家王洁玉和她的先生组建的“绿丝带病房学校”的故事。短片中,导演以王老师寻访昔日伤残少年的内心自述为结构,串联起一组追逐阳光的青春面孔,让观众看到十年来,在社会各界无私援助的大爱下,一组经历创痛之后,努力地走出心里阴霾,重树生活的信心的少年群像。
短短二十多分钟的视频,再次将同学们的思绪带回了十一年的那一场天崩地裂、惊心动魄的大灾难——公元二零零八年五月十二日·汶川特大地震。随后,王洁玉老师把这个特殊经历的所做、所见、所感、所想融合在PPT上为现场观众分享了以“热爱生命,珍视灾难价值”为主题的励志讲座。讲座围绕十年前“5·12”汶川特大地震发生后,王洁玉和胡宪生两位老师奔赴前线,在创办了中国第一个绿丝带病房学校过程中与病房里的向日葵们之间的诸多回忆;以及十年后,两位退休教师带着浓浓的思念和深深的牵挂,背上行囊,辗转四川省内外,行程数千里,寻觅到向日葵们后的再次相聚。王老师用演讲与照片的形式向大家呈现了十年期间,这群普通但不平凡的特殊个人和群体的朴实而坚韧的生存状态。讲述过程中,我们的情绪都能深深地被她的言语所牵动,因为每一段回忆的感情是不一样的:在讲到“可乐人生”——薛枭时,我们了解到了他是一个知恩图报、热爱志愿公益、富有责任感的人;讲到“种子开花的铿锵”——任思雨,我们为她身为00后,却肩负着将爱传递出去的责任,立志求学,振兴中华文化的远大志而感到自我羞愧;讲到“低海拔俯视”——唐仪君,我们被他积极乐观的态度和追求梦想并逐梦成功的毅力所折服;还有“我的人生我做主”——向孝廉、“云朵下的羊角花”——丁启莲... ...
讲座接近尾声,同学们纷纷主动上台分享自己对“生命与灾难”的认识,有结合亲身经历,有所见所闻,也有收获感触。同时,胡宪生老师给大家分享了自己的心得感受:一个人的存在,不仅在于身体的健全,身体的强壮,更重要的是有个强大的心灵。灾难过后,更应该走出来,去创造,学本事,致力于社会,致力于家庭。最后,他给同学们抛出了一个值得深思的问题——一个健全的人,该如何创造人生奇迹?
在讲座现场,王洁玉和胡宪生两位老师还为师生们现场签名赠送了他们合作出版的书籍《爬出废墟的孩子们》,现场气氛热烈,同学们纷纷表示听了本场讲座后获益匪浅。
供稿:学工部 仁柯尔
编辑:周敏